你有没有发现,美国折腾中东这套戏法,好像越来越失灵了?
伊朗被点了火,霍尔木兹海峡的动静一度牵动全球神经。当特朗普下令轰炸伊朗3处核设施,消息一出来,确实唬人,全球媒体也忙不迭上了头条。可这回,场面虽然响,效果却远没有20年前那么炸裂。市场震了下,又稳了,中国这边的能源价格,也没被撼动到哪里去。我查了下油价,布伦特原油冲上去又滑下来,最多算是小幅波动。
我就纳闷,美国这套剧本是不是有点太过时了?
设想大概是这样:通过制造中东动荡,迫使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进而抬高全球能源价格,试图逼中国为能源安全焦虑,甚至为此妥协。但这个算盘,恐怕真的打错了。最少三件事,美国这边似乎没搞清楚。
第一件,中国大陆早就不是那个靠中东石油吊命的国家了。
2018年贸易战刚爆发那阵,中国的能源结构确实还比较外依,尤其石油进口七成依赖海外,其中中东占了半壁江山。但那只是过去。2023年中国能源局的数据摆在那: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过2亿千瓦,创历史纪录,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1.4%。从全球来看,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领域投资中,有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排名第一。
你说这不叫脱钩?至少对中东石油来说,意义堪比脱钩。
第二件,美国低估了中俄之间在能源上的绑定程度。
说句实话,中国当下最重要的油气合作伙伴不是沙特,不是伊朗,而是俄罗斯。俄乌战争之后,欧洲退场,中国接盘。数据不会说谎。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同比增长24%,天然气进口同比增长44%。与此俄罗斯对中国的能源出口占比已经超过35%。俄罗斯石油公司CEO谢钦就说了句挺直白的话:中国可能很快就不再是能源进口国,而是能源出口国。
这话听着夸张,但背景挺扎实。除了前面提到的新能源发电,中国还加快了核电出海。2024年5月,中国广核集团拿下阿根廷核电站项目,总投资超80亿美元。而这只是近五年内中国签下的第六个海外核电项目。核电设备自主率超过90%,你说这是不是变相的能源输出能力?
第三件事,美国对中东控制力早已大打折扣。
以色列已经快把自己变成孤岛,沙特不愿再听命于华盛顿,连阿联酋这种传统盟友都在跟中国谈AI、谈港口建设。你再看伊朗,2023年中伊双边贸易额超过150亿美元,中国继续是伊朗最大贸易伙伴,而且还拉着伊朗进了上海合作组织。这背后还有一个被美国忽视的变量:中国不再单纯是个能源买家,它现在是能源基础设施的最大建设者。
我看了下中石化和中海油在伊拉克、伊朗、哈萨克斯坦的项目,早已不只是买油,而是修炼油厂、建油气管道、搞本地雇佣体系。这不再是纯商业行为,更像是一种区域绑定。你搞乱局势,代价不仅是油价波动,还有这些已经建成的产业链条被打断,区域国家自己都不愿意乱。美国折腾一次,别人记一次账,这账慢慢也会变成战略资产。
所以回头看这次所谓轰炸核设施的突袭,其实打在表面,震不穿底层结构。
至于特朗普为什么还要出这手,很多人解读是给以色列撑腰,或者说给自己2024年竞选加戏。但就连《纽约时报》也在5月那篇深度调查里提到,这次行动在国防部内部是被分歧严重的,有人担心升级,有人认为效果有限。我看到那段采访笔录,五角大楼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级军官说得很实在:美国不再能主导后果。
我自己这几年一直在追中东能源格局变化,尤其一带一路那块的推进。以前说中东是世界的火药桶,但我真觉得这话现在不适用了。现在更像是一个被牵住了利益神经的棋盘,大家都知道,谁先翻桌,谁先赔。美国想重回过去的震荡博弈策略,可惜别人都不陪它玩了。中国也早就不靠这条通道输血,反倒是掌握了更多调节按钮。
朋友来了有好酒,这话我信。可如果有人真还指望靠霍尔木兹掐中国的脖子,我是真的想问一句:你真觉得,现在还能按表演剧本来?
杜德配资-十大炒股配资平台-上杠杆炒股-配资炒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