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很难想象,在上世纪的中国,几乎每个孩子都梦想当科学家。可想变成科学家,哪有那么容易?付出的代价和努力,可比大多数人能想象的要多得多。比如1955年,有个快毕业的大学生,叫王明建,他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
那时候,王明建正在中南矿冶学院读书,人很要强,也特别懂事。他出身湖北一个普通农家,家里条件不好,父母砸锅卖铁供他上学。爸妈对他的期望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儿子有出息,将来能走出大山,靠知识改变命运。说实话,那年代的人哪个不是这么想的?也正因为这样,王明建特别拼,周末别人出去玩,他就在图书馆啃书,甚至到了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拿来学习的地步。
时光过得飞快。一晃到了1955年,21岁的王明建即将毕业。眼看着人生的新篇章就在眼前,他却没想到命运拐了个弯。这天学校领导突然来说有人找他,王明建一脸纳闷地到办公室,结果见到两个身着军装的陌生人。两个军人把他带进一间密封的小屋,没有多余的话,直接递上来一份保密协议。王明建还没反应过来,对方提醒他:看好了再签,一旦签字,从此和外界彻底断了联系。21岁的他,虽然年轻,但心里早早就有想为国家出力的信念。经过短暂的思考,他坚定地在协议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这一笔,悄悄改变了他此后整整三十年的人生轨迹。
后来王明建才知道,签下的正是中国原子弹研发计划的保密协议。那个年代,刚经历过抗美援朝的中国,面对着苏联和美国的核威胁,太需要有自己的原子弹了。而搞原子弹,需要大量矿冶专业人才,王明建的背景正合适。协议签完第二天,他就被直接带走,长途奔波到了遥远的大西北。新生活开始了。研究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从此他进入了“消失的三十年”。
搞科研哪有什么容易。王明建和团队做的第一项重活,就是解决铀矿提取的难题。当时国内的技术又慢又粗糙,提纯度低,效率低下,几乎逼疯了所有人。实验室成了大本营,很多夜里大家窝着不肯走,王明建也是,做梦都想着怎么从铀矿里提纯。终于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灵感突然冒出来他想到了试用稀硫酸进行清洗。第二天赶紧去实验,结果居然大获成功!一时之间,实验室里全是激动的呼喊。这个后来广泛应用的“简单炼铀法”,一下子大大提升了铀矿提取的效率。两年内,他们完成了两吨铀的任务,后来越做越顺,最后一年竟然提纯了七十多吨。
转眼到了1964年,这一年很关键,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问世,中国人不再受核威胁的压迫。回头看这一系列进展,王明建功不可没。人们称他为“原子弹燃料之父”,实至名归。但谁又知道,这背后是他三十年低调无闻的付出。直到三十年过去,才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讲起他的故事。
在王明建消失的那些年,他的家人其实一直处在猜疑和揪心中。当校长通知老人家儿子被军人带走时,王明建爸妈一开始还以为是普通调动。可等啊等,几个月没有消息,一年又一年,没有信音。老人实在撑不住多次跑到学校打听,可校方也是一头雾水。只能带着失落,再回家苦等。他们没日没夜怀念儿子,一连盼了三十年还不知道王明建下落,中间就靠每年寄来的一封“平安信”吊着一口气。儿子如果还好着,总有一天能见到!还有一件事挺扎心的王明建在大西北搞科研时,奶奶去世了,他只能在信里遥寄哀思,转头又投入进实验室。
现在再回头其实像王明建这样的无名英雄还有很多。正是他们咬牙坚持,把个人牺牲藏起来,换来了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底气和安稳。这,就是那个年代中国科学家的模样。
杜德配资-十大炒股配资平台-上杠杆炒股-配资炒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