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环球时报 观察者网
白宫玫瑰园的麦克风被拍得震天响,特朗普的怒吼穿透镜头:“以色列和伊朗都在玩火!”这位美国总统24日罕见公开炮轰两个中东关键国家,直言“对以色列更失望”,并宣称“伊朗核能力已被摧毁”。这番言论瞬间点燃国际舆论,更揭开美以关系的微妙裂痕。
一、以色列为何成特朗普“眼中钉”?
表面看,特朗普不满以伊违反停火协议,但背后藏着更深层博弈。据美媒披露,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数月来一直试图说服特朗普对伊朗动武,甚至私下向白宫展示伊朗核设施照片,要求提供“地堡炸弹”。这让特朗普陷入两难:他在竞选时承诺“让美国远离中东战争”,但内塔尼亚胡的强硬姿态却可能将美国拖入冲突。更让特朗普恼火的是,以色列在未与美国充分协调的情况下,于6月12日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空袭,导致美伊谈判彻底破裂。“比比(内塔尼亚胡昵称)想把我变成战争总统,这绝对不行!”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的咆哮,被在场官员泄露给媒体。
更戏剧性的是,特朗普政府竟悄悄与哈马斯接触。据CNN报道,美国通过中间人在多哈与哈马斯谈判,试图促成停火。这一操作让以色列大为光火,却反映出特朗普对以色列的不满已到临界点:“我要的是和平,不是永无止境的战争!”这种态度转变,连以色列媒体都感叹:“特朗普正在把以色列晾在一边。”
二、伊朗核能力“归零”背后的军事博弈
特朗普宣称“伊朗核能力已不复存在”,并非空穴来风。6月21日,美军6架B-2轰炸机从本土起飞,耗时37小时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等核设施投下15吨级钻地弹。这些深埋地下90米的设施被夷为平地,伊朗核产能锐减80%。此举既是对以色列的“安抚”,也是特朗普向国内保守派证明“我能搞定伊朗”。
但这场军事行动充满算计:以色列先“打头阵”承受伊朗报复,美国则在确认安全后出动战略轰炸机“收割战果”。这种“代理人战争”模式,让特朗普既能彰显强硬,又避免直接卷入冲突。不过,伊朗的报复也在升级:其向以色列发射的导弹覆盖特拉维夫,甚至一度威胁到内塔尼亚胡的住所,迫使这位总理飞往希腊避难。
三、中东民众的“战争疲惫症”
当美以在波斯湾博弈时,中东民众的生活已被战火撕裂。黎巴嫩人在婚礼上盯着电视看导弹划过夜空,卡塔尔半岛电视台24小时直播战事,连迪拜的旅游业都因战争风险暴跌30%。海湾国家对以色列的不满尤为强烈:阿联酋免除伊朗难民签证费用,沙特国防部长公开谴责以色列“暴行”。这种情绪让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在中东更难推行——毕竟,没人愿意为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买单。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的“三无”政策(无道、无序、无常)被专家视为冲突根源。他忽而对伊朗极限施压,忽而转向谈判;既想拉拢沙特,又不愿得罪以色列。这种摇摆不定,让中东局势陷入“越乱越难管”的恶性循环。
四、特朗普的政治赌局
对特朗普而言,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需要平衡国内反战声音与保守派鹰派,同时避免在2026年大选前留下“软弱”标签。而以色列的强硬,恰恰给了他“唱红脸”的机会:公开批评以色列,既能安抚国内反战选民,又能向伊朗释放“谈判窗口”。
但风险同样巨大:若伊朗报复升级,或以色列继续单方面行动,特朗普可能被迫在“战争”与“失信”间二选一。正如中东分析师所言:“特朗普正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互动话题:
1. 特朗普为啥对以色列更生气?是战略分歧还是个人恩怨?
2. 伊朗核能力真的被摧毁了吗?未来会如何反击?
3. 中东和平还有戏吗?普通人的生活何时才能恢复平静?
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揭开这场权力游戏的底牌。
杜德配资-十大炒股配资平台-上杠杆炒股-配资炒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