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舰载战斗机从一开始就引发不少争议,原因嘛,一个是采用滑跃起飞,显得战斗力打了折扣,另一个是没有隐身设计,因此很难与F-22、F-35这类隐形战斗机抗衡。不过呢,作为中国舰载机的开山之作,歼-15在设计和研发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也为航母快速建立战斗力添砖加瓦。最近,这款战机频频亮相辽宁号、山东号航母,早期生产的歼-15越来越少了,有传闻说它似乎快走到尽头了,成为现代舰载战斗机中用的时间最短的那一款。
一:歼-15战斗机的表现怎么样?它在性能方面到底怎么样?这款飞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又存在哪些不足呢?其实,歼-15拥有强劲的动力系统,具备出色的机动能力和较长的航程,能有效应对海上复杂环境,拥有一定的打击能力。同时,它的能量管理、雷达隐身和武器系统也在不断提升,整体战斗力还是可以的。不过,因采用滑跃起飞设计,隐身性能略逊一筹,尤其是在与一些先进的隐形战机比拼时,相对逊色一些。总之,这款飞机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不错,但离最先进的战斗机,还是有差距的。
歼-15战斗机是在歼-11B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舰载机,外形与俄制苏-33舰载战斗机非常相似,实际上是借鉴了苏-33的原型机。不过,T-10K原型机曾遇到不少技术难题,导致多个版本坠毁,比如T-10K、T-10U-2、T-10K-8都遇难了,T-10K-2只剩下机身,没有使用价值,T-10K-3只当作备件了。苏-33舰载战斗机的定型过程也充满争议,勉强完成。中国取得的T-10K原型机,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在尼特卡海军航空兵训练中心剩下的两架中的一架,2003年,俄罗斯因为战机太少,不愿将苏-33出售给中国,转而购买乌克兰的飞机,这也算是当时唯一可以用作参考的实物了。当然,这些型号并不是照搬,而是在歼-11B的基础上结合一些设计进行改造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放空间,苏-33舰载战斗机采用了机翼折叠机构,设置在两侧机翼根部,折叠后,机翼上挂架只能挂载较轻的空空导弹,重型挂载只允许放在机腹的挂架上。而歼-15的机翼折叠机构安排在更外侧,翼根两边都设有重型挂架,不会受到折叠机制的影响。至于座舱显示、导航、数据处理、通信、电子战以及三轴四余度的数字电传操纵系统,全部都和苏-33完全不同,反而和歼-11B战斗机一模一样。歼-15的机载雷达和歼-11B一样,苏-33所用的N001型雷达,只能单目标跟踪,没有对地功能,火控计算机的速度也只有每秒200万次,除了峰值功率6千瓦、对面积为5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约180公里之外,性能还不如歼-10A的1473型雷达,而这款雷达也曾用在苏-27SK战机上。
中国早在2006年就完成了歼-11B战斗机的机载雷达研制,基本上是1473型雷达的升级版,平板缝隙天线由650毫米扩展到900毫米,最大功率也由4.5千瓦提升到10千瓦,数据处理机、电源、接收机、存储器和带宽都进行了优化调整,探测距离达150公里,能够同时跟踪15个目标,其中可以攻击两个。不过,歼-11B的雷达主要是提升空中优势性能,没有地图测绘、地形跟踪或对地、对海的功能。歼-15的研制节奏特别紧凑,用歼-11B的雷达可以缩短大约两年的设计和测试时间,算是个效率挺高、风险最低的方案。而且,歼-11B和歼-15战机的机头雷达舱和设备舱结构高度相似,达到了90%,其技术性能也代表了当时中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顶尖水平。要让舰载战斗机具备对地(海)功能,还得重新编写相关的操控软件。
歼-15的空战武器和歼-11B基本一致,主要装备“霹雳”-8B红外近距格斗导弹和“霹雳”-12主动雷达导弹。“霹雳”-8A是以色列的“怪蛇”-3近距空空导弹的仿制版,射程最大15千米,最小500米,飞行速度可达3马赫,机动过载最高40g,能以20度的离轴角发射。而“霹雳”-2则性能差一些,最大射程7千米,最小1.2千米,最大机动过载30g,不支持离轴发射,也不能迎头攻击。中国自行改良的“霹雳”-8B在红外探测头方面采用双色设计,离轴发射角提升到35度,能配合头盔瞄准具发射,跟踪距离、不可逃逸区和抗干扰能力都增强了不少。歼-15通常会在翼尖和翼下最外侧挂点挂四枚这样的导弹。
“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起步研发于90年代初,不过这过程挺不顺利,直到中国掌握了俄罗斯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技术,才在2007年把它研制成功。技术水平基本与俄罗斯R-77和美国AIM-120A同档,射程大约80千米,不可逃逸区在45千米,最大飞行速度可达4马赫,最大机动过载40g,雷达追踪距离约20千米。2013年出新改良版“霹雳”-12A,加入中段数据链,换用了数字抗干扰技术,性能差不多接近美国AIM-120C。歼-15最多可以挂6枚这种导弹,也能挂6枚“鹰击”-83K空舰导弹,又或者挂上KD-88空地导弹和“鹰击”-91反辐射导弹。它是中国首款多用途战斗机,而歼-11B战斗机只能挂普通的炸弹和火箭弹。
关于歼-15战斗机的作战能力,你知道的吧?这款飞机不光外形霸气,性能也是一流的,能应对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它拥有强大的空战能力,不管是中距空空导弹还是短距格斗,都能应付自如。比如说,它携带的霹雳-12导弹,射程足够远,能从较远距离拦截敌机,或者在空中形成包围圈,掌握主动。火力方面,歼-15还能挂载多种武器,兼备空战、对地打击、海上监控等多用途,非常灵活实用。此外,它的航程也不错,可以长时间飞行,执行远距离突击任务。再加上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设备,战场上的信息感知大大提升,作战反应也更快。总体来说,这款战斗机既能打得快,也能打得远,绝对是海军空战的主力力量。
未来作战时,海军航母编队大概率会安排在台岛东面,如果美军不出手的话,歼-15战斗机会和我方空军合作,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战役的第一步,是火箭军用大量常规导弹把台湾的十个空军基地的跑道和滑行道拆成几块,重点打掉塔台、修理厂、定检厂、机库、油库、弹药库、航材库、制氧站、充氧站、冷气站、充电站等等基础设施,以及没有即时起飞的战机。接着,第二阶段会用反辐射导弹或者巡航导弹,清除地面防空网络,然后,第三阶段的突击机群会持续攻击剩余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把机场的跑道、人员伤亡都控制到最低,炸得差不多,机场完全失去起降能力。歼-15还会在台岛东面压制佳山基地,保护东面登陆的两栖部队。如果美军参战,航母编队则会作为前沿阵地,和我方海空力量配合,把防空网推动到西太平洋区域。
歼-15的作战半径超过一千公里,配合预警机或者独立进行警戒巡逻,能有效拦截来袭的导弹、战斗机和轰炸机,为后方渡海船队提供充分的预警和拦截距离,最大程度上减少登陆阶段的损失。美国海军正处于由FA-18逐步向F-35过渡的关键时期,计划购买273架F-35与FA-18EF混合使用。因为F-35在软件等方面遇到一些延迟,美国海军在2019财年采购了24架Block II型号,未来五年需要采购110架,以保证生产线一直运行到2028年,预计到2027年,每个舰载机联队会拥有两个Block II中队,因此FA-18仍然是海军的主要战斗机。综合性能上,FA-18与歼-15几乎旗鼓相当,歼-15在爬升速度、作战高度、作战半径以及机动性方面更占优势,面对它们,作为应对并不算难。
FA-18主要任务偏向舰队防空,兼顾打击任务;而F-35更偏重攻击,偶尔也会担负制空和情报侦察。F-35的隐身能力让歼-15装备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变得更短,大约在40到50千米左右,即便有预警机支援,距离也就能达到百公里左右。F-35携带的AGM-154远程防区外导弹和GBU-39小直径弹药,射程都在100公里以上,可以在歼-15发现之前就投射武器;而且,F-35的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在大约140千米外就能发现歼-15。只要歼-15接近到AIM-120CD中程主动雷达空空导弹的有效射程,就可以先发制人发动攻击;相比之下,歼-15发射的“霹雳”-12A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导引头作用距离只有几公里,几乎难以对F-35造成威胁,所以在拦截F-35时,歼-15的处境就显得很被动。
当F-35战机装备“联合打击导弹”(JSM)和LRASM-A远程反舰导弹,在远海地区对中国海军展开反舰行动,形势会变得更为严峻。LRASM隐身反舰导弹集成了抗干扰的GPSINS、多频段被动雷达引导头,以及具备自动场景扫描和目标匹配识别的红外成像引导系统,还能通过数据链对弹道进行校正,并多枚导弹协同执行群攻任务,基本无需发出任何电磁信号,就能靠被动雷达和红外引导搜寻目标。导弹搭载了454公斤的战斗部,射程超过800公里,能在舰空武器防区外发射,安全撤离。虽然LRASM在正面45度方向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均值为0.026-0.11平方米,在S、C、X频段等较短波段表现出色,有良好的隐身效果,但其4.27米长、0.55米宽、2.4米翼展的参数,在P、L等较长波段下会引起较强反射,侧向45度角的RCS范围为2.381-11.433平方米。
052D型导弹驱逐舰上的新型远程预警雷达使用的波段和JY-27A反隐身雷达一样,属于VHF段,可以对隐身目标进行百公里级别的探测。同时,空警-500预警机、空警-600舰载预警机和“神雕”无人预警机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都在250到300公里以上。不过,海红旗9和“红旗”16舰空导弹只能用来拦截由F-35发射的反舰导弹,对直接发起攻击的F-35战机没有威胁。真要拦截F-35战机的,只有航母上的歼-15战斗机,但就技术性能而言,歼-15和F-35还是有差距,再加上数量上的优势也不明显,显然难以抵挡大量F-35的不断来袭。幸亏中国自己研制出了歼-35隐身战斗机,能与F-35抗衡甚至占优势,但令人奇怪的是,中国海军没有放弃歼-15,反而还不断研制出更多升级版的歼-15。
三:歼-15战斗机的提升方案
歼-15的首款衍生机是在2012年首次飞跃的歼-15S双座训练机,不过后来因为海军觉得采购技术较简单的教练-9更合适,所以这个项目也就搁置了。之后,歼-15S那架双座机逐渐演变成了歼-15D电子战机,主要补足中国航母目前没有电子战机的短板,它的出现也就是为了和美国航母编队里的6架EA-18G电子战机抗衡。因为歼-15刚刚驶入战斗状态,所以歼-15D在改进上算是挺谨慎的,机体比歼-15S明显拉长,飞行员座舱后部空间更大,雷达罩也短了点,空速管和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都被取消了,还拆掉了机身右侧边条里的机炮。新配置换上了能兼做接收和干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还借鉴了歼-16D的翼尖多波段电子信号接收吊舱、通信干扰系统、干扰对消设备,以及能挂在翼下或机腹的大型干扰吊舱的能力。
不过呢,受限于滑跃起飞的方式,歼-15舰载机在起飞和回收上的效率确实限制了航母应有的战斗力,让我国前两艘航母在和敌方航母战斗群交手时压力挺大。弹射机型歼-15T基本上就是在机身加装了弹射牵引杆,这个小装置挂在甲板上的滑梭上,当飞机起飞时,滑梭和牵引杆自然会分开。而歼-15的缺点在于,采用滑跃起飞不能让飞机满载燃料和武器,这样一来,原本有大油箱和大弹舱的优势,就打了折扣,影响了它的实战能力。所以,改进弹射系统,也成了歼-15舰载机的研究重点之一。2021年,一架带有两个管状把手的座舱模型在《中国航空报》官微亮相,随后,航空工业沈飞的公众号又展示了一架全新的歼-15战斗机。
这架歼-15战斗机经过重新设计,前起落架加装了弹射牵引杆,后方的起落架动作桶也同步加强,属于电磁弹射技术的歼-15T。与传统歼-15相比,它取消了空速管,改用可收缩的受油管位置作为参考,还显眼地安装了更大直径的全新相控阵雷达,武器和航电系统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在新航电系统的支持下,这款战斗机可以挂载射程超过200公里的霹雳-15中距空空导弹,以及更先进的霹雳-10近距格斗导弹。不只在“福建”号电磁弹射航母上亮相,还出现在辽宁号、山东号滑跃起飞的航母上。换句话说,弹射起飞的歼-15T在航程、速度、作战半径和挂载弹药方面,远超F-35C,虽然F-35C具备隐身优势,但面对有预警机支援的歼-15T,基本毫无还手之力。
装备了波束控制和射频管理功能的歼-15T战斗机启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凝视模式,把波束能量集中扫描某个空域,从而提升探测距离。在经过我方歼-15D电子战机的配合下,使用霹雳-15中程空空导弹进行打击。作为发射平台的歼-15T,与我方预警机协作,采用A射B导技术拦截隐身战机。早在2004年,东海舰队第6支队的“遵义”号驱逐舰、8艘护卫舰、以及第2支队的1艘补给船和3艘039型潜艇,就联合开展了A射B导技术的整合工程。2006年,这项技术顺利通过验收,并在全海军得到推广。近些年来,经过多次实弹演习验证,A射B导技术表现非常出色。今年在印巴空战中也展现了优异的战绩。歼-15T还能携带射程达400千米的霹雳-17远程空空导弹来攻击对方预警机,这可是歼-35战斗机没法做到的。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杜德配资-十大炒股配资平台-上杠杆炒股-配资炒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